一根香蕉,看中美家教大不同 “哈佛两姐妹”之父汪小武做客羊城晚报谈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璇 蒋琳莉
“我既不是‘羊爸’也不是‘狼爸’,我只是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地发展。”近日,一场名为“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沙龙在羊城晚报举行,活动主办方金羊网邀请到华裔物理学博士汪小武和广外附校教师扈永进作为主讲嘉宾,虽然两人不能全然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但从交锋中发现的差异,却引起现场家长的反思。 利用挫折进行“逆袭” 在俱乐部竞选中落选,就自己组织一个俱乐部;没有进“尖子班”,就提出“击败天才班”的口号 作为“哈佛两姐妹”的父亲,汪小武现身说法谈家庭教育对许多中国家长来说很有说服力。“汪博士,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呢?”有家长急于想知道成功的秘笈。汪小武笑道:“其实我的二女儿智商只是中上水平,但我努力挖掘、发挥她的优点。” 汪小武说,相比于在哈佛读化学专业的大女儿,小女儿在数学等方面的天资并没有那么出色。“我们很早就发现,小女儿比较擅长文科,她写的文章很能赚人眼泪,同时她还很喜欢人际交往。”汪小武利用女儿的这一特点,将她往“领导力”方面引导。 汪小武回忆道,有一天,小女儿告诉他班上有个同学生病了,她想帮助这个同学,但不知道如何做。汪小武就问她:“如果你病了,最担心什么?”小女儿想了想说,我担心作业完成不了。当天晚上,汪小武带着女儿去了同学家,将学校布置的作业告诉生病的孩子。 汪小武告诉女儿,领导力并不一定是多么伟大的事,通过小事影响他人也是一种领导力。通过这样一些为别人着想的小事的实践,女儿后来成为同学中的“领头羊”,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汪班”,如今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管理专业。 “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家长如果将这些困难利用好,反而可以帮助孩子进步。”汪小武回忆两个女儿成长历程中的多次“逆袭”:在俱乐部竞选中落选,就自己组织一个俱乐部;没有选入“尖子班”,就提出“击败天才班”的口号;学校没有组织参加化学竞赛,就自己组建一支校队参赛…… 汪小武一直鼓励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领导力:“领导力的锻炼能够激发出孩子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这次回到中国,他也立志于将领导力和创新力的理念传递给中国家长。 一根香蕉 引发教育分歧 汪小武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 在中国很多家长的眼里,国内的应试教育压力大,升学竞争激烈,他们无比羡慕意味着“自由”、“独立”、“创造力”的美国教育环境。汪小武说,不要把美国或者中国教育标签化了,但也不要因为制度限制了家庭教育的手脚,如果逃避就永远不会成功。 谈到家庭教育中的“自由”时,汪小武强调,家庭教育中要有“思想上的自由、行为上的规矩”。扈永进则强调:“从小就要定规矩”,他回忆了给儿子“立规矩”的往事。 “那时家在北方,很难吃到水果,一次我买了一把香蕉回来,儿子很欢喜。吃得只剩下四根时,我让他给我拿一根。”令扈永进想不到的是,儿子不情愿,他严肃地“勒令”儿子拿来,最后在儿子的哭嚎中一口口当着他的面把四根香蕉全部吃掉。“我每咬一口,儿子就嚎叫一声,就像在咬他一样。”扈永进说,那次事情很好地教育了儿子。 “这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反而是没有教育的后果。”“美国爸爸”汪小武当场不留情面地否认了扈永进的做法。他说,自己从女儿很小时就告诉她们,家庭是一个团体,有了好东西要和家人一起分享。“女儿一有好吃的,不用我们说,她们自己就会很高兴地分给大家。”汪小武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孩子。 |
GMT-4, 2024-12-4 03:47 , Processed in 0.045030 second(s), 1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