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张晶春 来源:春儿美国育儿记
视频来源:TED
主讲人:Julie Lythcott-Haims
斯坦福大学新生管理处主任,曾经与数千名进入斯坦福的新生们交谈。她发现这些考入了斯坦福的“别人家”的“成功”孩子,很多都并不快乐,甚至遭遇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她也目睹了从斯坦福毕业的学生,很多并没有获得事业与人生的幸福。这引发了她的思考,她将这些思考写成了一本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畅销书——《How to Raise an Adult: Break Free of the Overparenting Trap and Prepare Your Kid for Success》
第一次听到她在TED上所作的演讲,就引发了我的强烈共鸣。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家长能够听到这个演讲,能够和我一样,因此提醒自己面对孩子时,保持“无条件爱孩子”的初心,同时意识到让孩子尽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的重要性。因此,我一遍遍的倾听这个演讲,整理了下面的演讲稿文字版。Enjoy!
演讲全文:
我从没想过要做一个育儿专家。事实上,我对育儿不感兴趣。但是当下有一种育儿方式正在大行其道。这种育儿方式在把孩子搞得一团糟的同时,也在阻碍孩子们发展出成熟的自我。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担心身为父母,我们没有足够参与进自己孩子的养育过程。这当然说得通。但如果过于极端,变成了过度养育,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比如,有些父母会认为,离开了我们随时的保护与纠正,孩子们就无法成功。于是这些父母关注有关自己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相关的每一个细节,以便引导他们进入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养育孩子,我用的是“我们”,因为我在养育自己的两个十来岁的孩子时,也有这种倾向性——让孩子们过一种清单式的生活。清单式的生活就是: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穿好,然后我们要确保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并且是要在好学校、好班级中取得好成绩;并且不止是好成绩,还要拿高分;并且不止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我们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加入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好大学需要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活动服务哦,你要让大学感受到,你关心别人。”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
我们期望我们的孩子能做到完美, 而我们自己却从没做到过。我们是孩子的大管家、私人助理加秘书。对于孩子——我们珍爱的孩子,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监督、哄骗、暗示、帮助、唠叨、讨价还价。当然,身为父母的我们会和每个老师、校长、教练、推荐人沟通,确保他们不会在申请顶尖大学这件事上搞砸,或者是错过了某些机会之门,甚至毁了自己的未来。即使我们知道有些大学的录取率低到了万分之一,录取的希望极为渺茫。
那么,在清单式的生活中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整个下午都没有空闲。因为做父母的我们认为一分钟都不应该浪费。就好像每一个作业、测试、活动,都对于我们为他们规划好的未来至关重要。我们不让孩子们帮忙打扫房间,我们甚至不让他们获得充足的睡眠。只有一个要求:完成清单上的任务。
我们口头上希望他们开心, 但当他们放学回家, 我们通常第一时间询问的却是作业和成绩。孩子们在我们的脸上看到的,是我们的认可——我们的爱是来自成绩单上的A。日复一日,当我们和他们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像威斯敏斯特宠物展上的训狗员一样表扬他们,好哄着小狗们跳得再高一点,再远一点。等上了高中,他们不会问:“我该对哪门课程,哪个活动感兴趣?”。他们只会去问辅导员:“我要怎么做,才能进入好大学?”然后,当他们拿到成绩单。如果考了几个B,甚至是可怕的C,他们会狂躁地给朋友们发短信:“有谁考了这个成绩,但是进了好大学吗?”而我们的孩子,无论高中毕业的时候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些孩子们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们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他们渴望大人能够告诉自己:“你们已经做得够多的了,你们在童年的时候能取得这样的表现已经足够好了。”而现实是,孩子们却在家长们对于高分的沮丧和焦虑中慢慢枯萎。其中的某个孩子可能会想:“我这样度过的一生究竟值得与否?”而我们做父母的,却非常确信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我们做父母的好像在告诉孩子,如果进不了哪几所屈指可数的、录取率极低的学校,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们就没有未来。而真相是,我们可能只是害怕不能向朋友炫耀自己的孩子考进了一所好的大学,或者仅仅是不能在自己的车尾横杠上,贴上孩子被录取的著名大学名字的贴纸。
如果你有勇气真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你会发现,我们使得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全部来自于成绩和分数。更严重的是,我们在他们成长的意识中,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就像电影《傀儡人生》一样—— “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我们的过度帮助, 过度保护,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 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 而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 远比通过父母和他人的赞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无法来自于父母代为完成的事,而只能来自于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产生了成果的过程。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孩子要建立自我能效,而且他们必须建立自我效能。我们的孩子就需要更多的为自己的人生去思考,去制定规划,去做决定、尝试、行动、期待、应对、试验、犯错,从而找到、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梦想,体验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去过我们为他们所设定的一生。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更少关注具体哪些名牌大学应该申请或进入, 而更多关注孩子们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因为有了这些,无论他们在哪儿,都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我不是想说每个孩子都已经很努力、很积极,都完全不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只要退开来,任由他们发展就好了?当然不是,这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把成绩、分数、荣誉和奖励看作他们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唯一奋斗目标,当我们去代替孩子们追求理想中的大学,追求顶尖的职业生涯。这种对于成功的定义过于狭义了!即使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过度帮助,使得孩子们短期内达成一些目标——比如帮他们做作业从而得到了好成绩。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可能是会有一个好看些的童年简历。但是,这些帮助却会让他们在长期的自我认知上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要说的是,我们应该少一点痴迷于孩子的成绩和分数, 而将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为成功奠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比如,爱; 比如,做家务。没错,我刚才说的是:做家务。但是说真的,我这么说是有理由的。史上历时最长的人类研究被称作哈佛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专业上的成功,也就是我们期望我们的孩子所达成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所做的家务,而且越早开始做越好。这种要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心态;这种意识到:“可能这项家务事我并不想做,但总要有人去做,而那个人,就是我。”这种心态代表着:“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而正是这种心态,才能让一个人在工作中获得先机。事实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都清楚这个简单的道理。相反,在清单式的过度育儿方式中,我们不让孩子们做家务。于是,当他们长大进入职场,也坐等一个人出现,列出个单子来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但是,这个清单并不存在。更糟糕的是,他们缺乏主动性意识,不能挽起袖子去干活。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四顾,并且心想:“我要怎样才能给同事提供些帮助。”没有能力去思考:“我要如何提前一步,预见到老板的需求?”
哈佛格兰特研究的另一项重大发现是,人生的幸福, 来自于爱。不是对工作的爱, 是对人的爱——我们的配偶,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庭。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如何去爱, 要爱别人,他们要先学会爱自己, 想要他们爱自己,我们就要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所以,放下对于成绩和分数的痴迷吧!当我们亲爱的孩子放学回家,或者我们下班回家,我们要关掉手机,把电子设备放在一边,远离手机一阵子,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我们眼中洋溢着的真实的喜悦——就像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初生几个小时的孩子。然后我们应该说:“今天你过得怎么样?有什么高兴事儿吗?”可能你的孩子会像我的女儿一样,简单地回答:“午饭。”也许此时我真正关心的是数学考试的分数。但此时我还是应该表现出对于午饭的关心,我应该继续发问:“今天的午饭为什么很棒?”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作为人,他们本身对我们很重要, 而不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你可能会想:“先是爱,然后是家务。好吧好吧,这听上去不错,但是得了吧,好大学在乎的依然是好成绩、分数、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我会告诉你: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那些最著名的大学确实需要这些。但好消息是,与大学排名的排行榜无关,我们的人生是否能够成功与幸福,并不一定非要进入少数几所知名的大学。快乐又成功的人们可能毕业于公立大学,来自于无人知晓的学院,来自于社区大学,来自于家附近的学校,还有些人甚至退过学。证据就来自我正在做演讲的这个房间,来自于我们居住的社区,这是事实。如果我们愿意睁眼看看,愿意去看看那些没那么有名的大学,暂时放下我们自身的虚荣与偏见,我们才能接受并拥抱这个事实,并且意识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考不上顶尖大学,并不是世界末日。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严格的清单约束下长大,等到有一天,他们考进了大学,不管是什么大学,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来源于他们自己想要在那里有作为的内心渴望。
我必须向你们坦白:我刚才提到了我的两个十几岁的孩子,Sawyer 和 Avery ,有一度,我发现我对待自己的两个孩子,就像对待盆栽一样。我想要小心的把他们修修剪剪, 塑造成完美的人, 完美到可以把他们送进最受欢迎的大学。 但是,直到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几千个别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识到,我意识到我的两个孩子, 他们不是盆栽, 他们是野花, 是某种未知品种的野花。
作为父母,我们的工作是提供成长的环境, 通过作家务和无条件的爱,让他们变得强大, 爱他们,他们才会爱别人,才会接受爱。 上大学、选专业、找工作, 我们做父母的,都应该由他们自己做决定。 我的工作不是把他们变成我想要的样子, 而是支持他们做辉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