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标题: 育儿随笔(十)读书,写作还是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yanlizhao1    时间: 2018-3-15 12:53
标题: 育儿随笔(十)读书,写作还是数学?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你会发现诗词歌赋和八股策论在传统文化中占绝对的优势。文人秀才十年寒窗苦读的是诗书,科举考试检验的是文章,好像从来没有数学这个科目。但有意思的是在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数理化却是重之又重的学科,以至于有这样的理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从什么时候国人的理念改变了?为什么会改变?怎么变过来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一概没有答案,而且也不太在乎答案是什么,只是知道从我上小学起数学就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语文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一个人的数学好比语文好更让人欣慰,并且感到骄傲。也许是因为在数学上出类拔萃更能说明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以及逻辑思维的严谨?不管怎么说,在我的印象里当年高中分文理班的时候,留在理科班是大家的共同愿望,搞不定数理化的同学们才会去文科班。当然也有是因为热爱文学,历史,语言等等其他的原因。但每一个中国孩子都很重视数学,希望自己在数学方面有过人的表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当年上学时,最羡慕那些数理化学科的学霸,常常暗暗在心中感叹:“瞧瞧人家那脑子!”虽然我数学不怎么样,但鉴于文史科目也不突出,所以还是选学了理工科,可见我是多么的重视数学。带着这样的概念,我来到了美国。

     我自己本身靠着国内本科的理工基础,转行学了计算机。毕业时正好赶上美国IT界泡沫的高发期,所以一路下来找工作不费吹灰之力,这就更让我坚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论不是忽悠人的。转眼我有了孩子,而且很快大儿子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为了让他也能有勇敢走遍天下的本领,我十分重视他的数学,但对英文的读和写都放松了要求,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什么要求。大儿子不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对数学问题基本上不能举一反三,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很踏实的孩子,可以安安静静的每天坚持做一到两个小时作业。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我给他找了一个自我训练的网站--www.ixl.com. 这个网站的训练方式类似于我们国内的题海战术,从学前班到高中十二年级,每个年级的数学题都有。而且分门别类,按照美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把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用字母分类。孩子注册进去以后,点开自己年级的链接就可以一道一道的做题了。这个网站的最大好处是不仅题型全面,而且家长还不用判作业。孩子每做完一道题提交答案以后,系统会马上显示对还是错。答对了加分,答错了减分,做题的人需要反复应对相同的题型,直到最终拿到一百分,才能过关进入下一个题型。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决定前进的速度,做的又快又好,准确率高就前进的快一些;有的题型不熟悉,不会,总是出错就要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自从找到这个网站以后,我基本上对儿子的学习就大松心了,因为我只需要给他规定每天做多长时间的数学题就行了,剩下的就靠儿子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了。说实话这样反复练习的方式,对没有数学天分的孩子确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由于我每天只规定做题的时间,不强求做题的数量,所以对大儿子来说也不是个负担。但经过长年的坚持,他的数学成绩倒是一直保持的不错。只可惜没搞清楚状况的我却忽视了他的读书和写作。其实这个网站里也有Language Art的训练部分,但我老觉得每天做数学作业就足够了。大儿子的成绩也很配合我的思考方式,小学几年一直是数学很好,英文的读和写一般。小学三年级开家长会时,老师特意提醒我注意他的写作能力不强,但我也只是点头应和,根本没往心里去。直到小学五年级时我才猛然发现他不仅是一腿长一腿短的问题,而且在数学考试中,Word Problem(应用题)也开始给他找麻烦了。

    说来也巧,就在我刚刚开始对自己的思考方式有所怀疑的时候,听到了来自其他大孩子的反馈信息。我这个当妈的确实是个井底之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属于是只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的状态。过于相信自己在中国成长时积累的经验,所以没有特意去睁开眼睛,张开耳朵的了解美国的教育特点。有一次去朋友家参加Party,女主人的大儿子刚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好几个妈妈围着他问这问那,多数问题都围绕着他如何选的高中课程,如何准备的SAT考试,哪些课程对他将来的专业更有帮助等等。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太关心,因为自己的孩子还太小,远远没到需要考虑高中学业的时候。所以我没有插嘴,只是在旁边有一搭无一搭的听着。直到听到有个妈妈问:“你觉得你在学业上最比别人强的是哪方面?”我心里想说:这还用问!肯定是数学,人家数学SAT考满分呀!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男孩子回答说:“我觉得是我的阅读能力。”我愣了一下,马上追问:“为什么?”他进一步解释说:“我的阅读能力很强,表现在我读的非常快。老师以前给我们做过测试,我一分钟读的东西比别人多好多。不仅快而且我能理解,回答问题准确率很高。这不仅帮助我SAT的阅读,而且也有助于我在数学做题时对题目的理解。”想到自己儿子也很爱看书,读书也很快,但一做题就出错的问题,我又接着问:“那你是怎么做到读得又快又好的呢?”他说:“我读书有些时候就是为了好玩,为了放松,但有些时候我会做题来检验我是否真的读懂了。而且我还背了很多单词。”啊哈!一层窗户纸就这样一点就破了。我一直觉得大儿子爱看书,看了那么多书,英文应该差不了。所以发现他英文的读和写不行时,也没当回事,老觉得数学好是真本事。但自那之后我开始有意的跟不少上了大学或者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了解,结果发现对中国男孩子来讲数学都不是个事儿,可英文的阅读和写作往往让他们头疼,可现实情况是年级越高对他们的写作能力要求的就越高。一直到最后申请大学时要用短短的一篇800字的文章介绍自己,打动招生官。这么强的写作能力不从小重视培养怎么可能形成呢?

    我自己当然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好在问题发现的还不算晚,从大儿子6年级开始,我有意识的督促他有计划的背单词,做一些阅读理解的作业,最主要的是要求他每个星期写一篇文章。大儿子长期看着玩儿,玩儿着看的读书方式让他养成了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习惯。看书一目十行,一本很厚的Fantasy小说一两天就能看完。但一打开阅读理解的练习册,一篇文章做完试题错得稀里哗啦。写作就更别说了,一开始大儿子每次写作之前都是瞪着两只眼睛发呆一两个小时写不出东西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的捣鼓出一篇也是惨不忍睹。文章的结构,语法,用词到处都是毛病,事情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就更不要谈生动有趣细腻感人了,六年级的孩子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是三,四年级的水平。这让我彻底地看清了他脑子里除了会做一些数学题外,根本没给英文留地方。当然责任在我,由于我主观认为数学比英文重要,导致大儿子从小没有在英文读写上花时间。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数学比英文更容易出成绩,对家长来说也更能看到成果。数学只要题型见过了,再做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成绩就很容易上去了,但英文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到进步。我作为家长当然也有避难取易的潜意识。

    从大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取得了经验,在美国读书,英文的读和写比数学重要的多。尤其是对中国的男孩子,他们的脑子对付数学课完全够用,但在文科方面却往往不尽人意。所以在高中以前确实应该在读写上多花时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真正的兴趣,这样到了高年级才不会吃读不好,写不出的亏。







欢迎光临 常春藤之路 ivytrack.org (http://ivytrack.net/)